东南亚 Southeast Asia 叫车软件Grab 与中国 China 蚂蚁金服集团 Ant Financial ...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打车软件Grab与蚂蚁金服集团(Ant Financial Services)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此后中国(China)的Grab用户在东南亚地区可以通过支付宝付车费,目前此解决方案将在Grab的主要覆盖区域泰国(Thailand)和新加坡(Singapore)实施,21日起中国Grab用户在使用网约车服务时,可以绑定支付宝,使用人民币结算车费。 据悉,早前中国游客在东南亚打车,必须在Grab内绑定双币信用卡以进行车费结算,或者司机直接收取现金车费,而现在中国用户使用Grab叫车时,不用再进行货币换汇或者计算汇率,直接通过支付宝支付即可。 Grab,总部位于新加坡,在东南亚的打车软件市场较知名,其服务已覆盖马来西亚(Malaysia)、菲律宾(Philippines)、泰国、新加坡、印尼(Indonesia)、越南(Vietnam)等29个城市,其中有普吉岛、宿务、曼谷等旅游热点城市。 Grab于2014年12月4日宣布获得日本(Japan)的软体银行(SoftBank,简称软银)2亿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而软银在此之前向印度(India)类似软件注入了2亿1000万美元,显示该银行对亚洲德士预定/租用出租汽车软件市场的重视,而这项举措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软银是对Grabtaxi Holdings Pte Ltd作出上述投资活动。 Grab的优势是更了解东南亚文化,能够了解其中的丰富性,处理不同文化的复杂性。 即便在马来西亚,运营此类生意也并非易事。在马来西亚这个政商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出租车市场是由商人、黑帮和退役军人把持的,要想破局,不仅需要背景也需要手腕。 在东南亚这个蕴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区,如何处理文化差异,融入当地也是Grab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本地化方面,GrabTaxi有着自己的经验: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拥有个性化的汽车,造型可爱充满童趣,而这也是亚洲文化的特点。 此外,此一次合作除了泰国和新加坡,Grab和支付宝将在其他四个东南亚国家推进这一合作。 对于此,蚂蚁金服集团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裁彭翼捷对外表示:“通过和当地伙伴的合作,我们致力于在海外为中国用户提供他们在国内已习以为常的便捷生活方式。” 在打车软件支付方面,支付宝与多家打车应用达成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滴滴出行、优步(Uber)、Left、 […]
罕见地出售约1500项专利 微软 Microsoft 与小米 Xiaomi 开启长期合作模式
美国(United States)软件企业微软(Microsoft)将向中国(China)手机生产商小米(Xiaomi)出售约1500项专利。这项交易对微软而言十分罕见,也成为两家企业开启长期合作模式的一部分。 该交易在2016年6月1日宣布,其中亦包括一项专利交叉授权安排,且小米承诺在其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安装包括Office和Skype等微软软件。 两家公司都拒绝谈论该交易的财务细节。小米高级副总裁王翔在交易公布前通过电话表示,这是两家企业之间一项非常重大的合作协议。 分析师表示,小米雄心勃勃想在中国以外市场大展拳脚,此前却受阻于专利权保护问题,也担心陷入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 “这一交易可能使他们获得大量专利权足以进入西方市场,”英国分析师萨默辛格表示。“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不断受到打击,甚至是来自低端安卓(Android)手机厂商的打击,目前看来拓展海外市场是必要之举。”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小米手机第一季在中国的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9%,市场份额从13%下滑至12%,不仅受到华为和三星的挤压,也面临Oppo和Vivo等较小对手的追赶。 王翔表示,购买语音通讯、多媒体和云计算等微软专利,再加上该公司去年申请的约3700项专利,是支持小米开展国际性扩张的重要一步。 小米稍早推出与谷歌(Google)合作研发电视机顶盒,是第一款面向美国市场的小米设备。小米还推出一款运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 微软企业副总裁佐纳登·丁特表示,将微软产品预装在小米设备中,进而与那些收入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年轻小米用户建立联系,这是微软乐于看到的结果。他拒绝详谈双方专利交易细节,但称“整体而言,我们只与少数战略伙伴才会签订那样的协议”。 数年来,微软已和许多安卓设备厂商达成授权协议,但与中国制造商那里却没那么走运。 曾为微软提供谘询的专利问题专家佛里安·穆勒说,这桩交易很少见,因为微软很少真正出售专利,他补充道“或许微软发现,在涉及专利转让的广泛性协议中加入向小米收取安卓专利费的条款,操作起来更方便。” 与全球技术领导企业合作 小米希望建立可持续发展 随着小米科技与微软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之后,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小米将在其安卓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预装微软Office和Skype。双方的合作还涉及专利交叉许可专利相互许可及转让协议方面的内容。 王翔表示:“ […]
收购创业公司Orbeus 亚马逊 Amazon 扩充云端计算智能软件和物联网业务
据知情的人士透露,全球最大互联网零售商亚马逊(Amazon.com)一直有计划要更大规模地扩充自身的云端计算智能软件和物联网业务。蓝天使创投投资的创业公司Orbeus, 有助于它实现此项业务的扩展。由此,亚马逊成功收购了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Orbeus。 在2015年秋季,亚马逊就确认对Orbeus进行收购. 只是由于当时亚马逊并没有正式地向外界公布收购消息,Orbeus的相关人员也主张暂时不将此信息向外张扬, 因此消息一度封锁至今。 目前,亚马逊已经安排专业的发言人和代表已入驻了位于美国加州桑尼维尔(Sunnyvale,California,United States)的Orbeus总部。Orbeus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首席执行员(CEO)Yi Li现在对于记者的置评请求暂时不能够做出任何回应。 不过,媒体在网络搜索引擎上搜Orbeus其结果已经表明创业公司Orbe.us这个名字是由亚马逊Hostmaster Amazon注册拥有, 属于亚马逊名下的一家子公司,称为亚马逊科技公司。这是亚马逊为旗下云计算和物联网业务拓展智能软件展开的动作之一。 Orbeus的开发是基于超强大型人工智能又被称之为神经网络识别图像而研发的技术,其应用软件并被命名为ReKognition. Rekognition可以根据像素信息分析识别出图像是什么,包括人脸、场景、陆标、物体等其他概念:是猫,是男是女,是汉堡包,是沙滩,是party,是哭泣,是开心,是天安门。这项技术可以为图像的语义做出注解,并且能够按图像的内容自动分类。 结合其功能, 它适用于消费者应用市场,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企业和开发商,能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Orbeus的应用–PhotoTime发布时间早于谷歌(Google)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应用程序。 比Orbeus公司的技术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创业故事,它是一个起步于加州硅谷的小型华人创业团队,在面部识别领域无人能出其右。两个联合创始人均来自于波士顿大学,正因为看到了图像识别技术的潜力与发展空间,这两个人甚至放弃了谷歌全职工作的机会,并把全部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创业中。他们的事迹也给了很多年轻人经验及鼓励。 亚马逊正在大量投入人工智能自动仓库的操作,提高输送系统,迅速将新产品添加到亚马逊网站服务云端。亚马逊首席执行员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也像其他科技巨 ...
或重启机器人开发 索尼 Sony 投资美国 United States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gitai
索尼公司(Sony)最近宣布,将投资开发人工智能(AI)的美国(United States)初创企业–Cogitai。索尼将与Cogitai共同开发AI新技术,力争三年以内将新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此外,此举或还能带动索尼重启曾涉足的机器人开发业务。 索尼曾开发过可识别人脸和声音的小狗机器人“AIBO”和人形机器人“QRIO”,但在2006年退出机器人业务。但是该公司的AI研究仍在继续,相关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游戏机之中。 据索尼透露,开发主题是“拥有好奇心的AI”。据悉,索尼还把开发能自行深入开展学习的AI以及研发配合摄影爱好者自动调整曝光时间等的照相机纳入考虑范围。 据报道,目前的AI藉由融合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关联性的“深度学习”和可从重复的测试、错误中寻找正确解答的“强化学习”,已将功能进化至可以击败全球顶尖围棋高手的程度,而Sony/Cogitai计划在上述两技术上、追加使用自家演算法(algorithm),目标为研发能像拥有好奇心的人类一样、能持续进行学习的AI技术。 Cogitai由专攻继续学习型AI研究的马克·林格博士(Dr Mark Ring)与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等人于2015年成立。索尼出资比例预计将达到20%左右。 “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有着共同的愿景,”Cogitai联合创始人萨汀德•辛格博士(Dr Satinder Singh)这样说道。“下一波将是持续学习,这个概念是指随着与世界发生相互作用而持续的成长。” 持续学习并不仅仅是创造可以感知你的存在的智能设备,或更好理解你的虚拟助手。这是一项赋予机器某种自我进化的能力的技术。“它建立在所有现有的事物之上,” 辛格说道。“先有某种区分物体的受指导的深度学习,随后又是加强学习,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存在现实世界里,并从各种行为的结果里进一步学习。但新的部分在于能够建立在之前事物上并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科技业大佬看好 纷纷投资AI创投公司 目前正值面子书(Facebook)、苹果(Apple Inc)和Alphabet旗下谷歌(Google)都积极投资AI创投公司。索尼电脑科学实验室执行长北野宏明(Hiroaki Kitano)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从客观角度来看,我们落后了。” ...
2016财年成交额破3兆人民币 阿里巴巴 Alibaba 成全球最大移动经济实体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简称阿里)最近公布2016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2016财年全年业绩。财报中显示,在财年第四季度,阿里收入同比增长39%,达到241.84亿元人民币;平台成交额同比增长24%,达到7420亿元人民币。 在过去一年全球担忧中国(China)经济放缓背景下,阿里的成交额和收入实现强劲双增长,增幅继续超越华尔街预期,展现了消费经济和由科技驱动的中国服务业的巨大韧性与潜力。 2016年财年全年,阿里平台成交额突破3万亿,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其规模不亚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这表明阿里经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经济实体。此外拥有3.6万名员工的阿里,2016财年收入经已突破千亿元,达到1011亿元人民币,由此成为人均产能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阿里集团首席执行员(CEO)张勇(Daniel Zhang)表示:“阿里巴巴集团以非常强劲的表现结束了2016财年。我们的移动用户、活跃买家和交易额持续增长,品牌和商家不仅从销售中获得巨大价值,更可以在阿里平台上连接消费者。同时,我们持续投资长期战略目标:全球化、农村、赢在一线城市,以及打造世界级的云计算业务等,为未来增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6年财年全年,阿里平台成交额达到3.092万亿元人民币。与此相对应,2016年2月18日,沃尔玛(Walmart)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其截至1月31日的2016财年年度营收下滑0.7%至4821亿美元,被外界称为“35年来最差业绩”。有评论称,这预示着商业发展的“奇点”已出现,新经济的脚步已经追上传统经济,接下来将是超越和迭代。 与沃尔玛(Walmart)自营模式不同 阿里升级为多元化商业基础服务 与沃尔玛的自营模式不同,阿里是一个平台,为商家提供的价值,早已从此前的销售渠道,升级为多元化的商业基础服务,包括了大数据、云计算等。而阿里平台模式的价值也正在爆发。 据不完全统计,天猫平台已有逾50个商家意向启动IPO上市计划,阿里让国内50家企业成为了上市公司! 阿里财报显示:云计算与互联网基础服务业务持续扩张,收入同比增长175%至10.66亿元人民币,超过上一季度同比126%的增速。截至季度末,云计算经已发展为超过200万用户,其中付费用户达到50万家。 这意味着全球至少200万创业者在使用阿里云计算的服 […]
中国 China 对美国 United States 投资 2016年料再创新高
中国(China)的股市或许确实是在熊市当中,但是中国企业大量收购美国(United States)企业的胃口却没有受到影响。 CNBC报道称,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了30%之多,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近日发布报告指出说,早期迹象显示,2016年将再度成为中国对美投资一个创纪录的年头。 “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很可能会超过以前。”报告中解释道,“不难发现,自2015年年中以来,经济增长减速的日益明显和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担心之下,中国人在海外寻求交易的步伐大大加速了,2016年前三个月当中,宣布的并购交易规模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 很大一部分外流在资本已经在北美(North America)找到了目标。2016年迄今为止,包括并购和私营化等在内,中国收购美国企业的交易已有72笔,价值75亿美元完成,还有27笔,价值超过330亿美元的新交易宣布。2015年同期,完成交易不过只有59笔,价值29亿美元。 不单单是交易数量在增加,每笔交易的规模也在增长。2016年迄今为止宣布的交易,平均每笔规模达到15亿美元,相当于2015年的八倍。 还有,2016年宣布的27笔交易当中有5笔规模都超过10亿美元。其中,最为高调的交易包括了安邦保险82亿美元收购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天津天海投资72亿美元收购Ingram Micro,青岛海尔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等。 近年当中,中国资本持续涌入美国,也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对那些专注于收购和出售美国和欧洲(Europe)企业的私募股权公司而言,中国客户成为他们眼前一个全新的选择。 纽约私募公司Corinthian Capital LLC高层阿巴哈亚·什雷斯塔(Abhaya Shrestha)表示说:“我们和过去不同了,现在已经开始寻找中国买家,因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已经大大增加了。事实上,我们现在就在将一家美国企业卖给中国人。在确定了潜在买家时,中国人是我们专注的群体之一。” ...
人工智能 AI 潜能庞大 VC 积极部署机器人领域
人机世纪大战结果公布,谷歌(Google)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以4:1的总比分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Lee Sedol)。人工智能目前可应用在哪一些领域?对于投资人而言,潜力巨大的市场有哪些投资机会?人工智能的投资该如何选择方向?现在就随《创投时代》来了解这一方面的最新发展。 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似乎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它是关乎人类的未来。 随着谷歌(Google)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与世界冠军李世石(Lee Sedol)展开”围棋世纪之战“之后,全世界的目光都似乎聚焦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潜能。 有观点认为说:“其实通过人类智慧开发出来的智能机器战胜了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骄傲。”这是人类科技史的一个转折点,未来人工智能可发挥的潜力巨大。人工智能目前可应用在哪些领域?对于投资人而言,潜力市场有哪些投资机会?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该如何选择团队和项目? 为什么一场人机对战的围棋比赛,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首先,要从19年前说起。当时国际商业机器(IBM)的超级电脑“深蓝”(Deep Blue)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 从那一天起,围棋就被当成了人类智力最后的堡垒(也有人说,这是人类掩饰智商的借口),也是人工智能研究者们最想要攻克的难题。 根据报道,从“2015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China)新增机器人达到3.7万台,一跃成为全世界当年增加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大约5.6万台,其中有1万多台是国产的。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 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进口机器人才380台,到2013年,进口机器人3.7万台,13年时间增长了两个数量级。各地工业机器人园区已经发展到40个以上。机器人企业数突破500家。从全球看,中国新松公司(Siasun)在全球排名前三,在机器人行业中仅次于瑞典(Sweden)的ABB和日本(Japan)的Fanuc。中国的机器人企业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主要有几大动力推动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爆发: (1)服务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 (2)Pepper等杀手级产品推出,驱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 (3)私募股权(PE)/风险资本(VC)投资开始活 […]
法兰克福交易所 Frankfurt Stock Exchange 与伦敦交易所 London Stock Exchange 合并 缔造世界第二大交易所
欧洲(Europe)股市近来发生一场地震,即两个最大的股票交易所,伦敦(London)和法兰克福(Frankfurt)交易所宣布合并计划。如果成功,将成为世界第二大交易所。双方指出,英国(United Kingdom)如果退欧,这个合并计划仍有效。 历经前两次合并失败后,伦敦证券交易所与法兰克交易所进行第三次“亲密接触”,双方强调,这是一次“对等合并”。若两者最终合并成功,将会缔造市值近280亿美元的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同美国(United States)的交易所相抗衡。 预计合并交易将采取全股票形式,两者将成立一间新控股公司,法兰克福交易所以及伦敦交易所分别占54.4%和45.6%股份。股东每持有1股伦敦交易所股份,将获得0.4421股合并后股份;股东每持有1股法兰克福交易所股份,将获得1股合并后股份。 伦敦交易所还表示,该合并将为双方在营收与成本方面产生巨大的协同增效;合并后所有重要业务将在各自品牌名下运营。 根据报道,按照规划,新的交易所仍将位于伦敦,但是总裁(CEO)将由德国(Germany)方面派出,即目前法兰克福交易所的负责人将成为新交易所的首席执行员。有投资者表示,由德国人掌管新组成的交易所,看起来不像“对等合并”,更像是德国人对伦敦交易所的收购。 德国媒体分析,法兰克福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直接业务竞争不多,业务互补性极强。伦敦交易所的强项是清算,股票交易和为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提供市场数据。而法兰克福交易所的强项是期货清算和交易,债券结算和托管业务。两者未来的合并将带来双赢的强强联合。 英国将于2016年6月23日就是否留在欧盟(EU)举行公投,即便如此,按照目前披露的计划,新的交易所还将选址伦敦,主要是看重伦敦金融城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两交易所合并计划 仍待欧盟竞争监督机构批准 这项合并最终还需要得到欧盟竞争监管机构的批准。 与相关磋商关系密切的人表示说,刚刚掌管德意志交易所8个多月的前银行家卡斯滕·肯格特(CarstenKengeter)将会成为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员,而伦敦交易所的董事长唐纳德·布赖登(Donald Brydon)则会成为新公司董事长。 得到双方确认的这一潜在交易将为伦敦交易所首席执行员罗睿铎(Xavier Rolet)的离去铺平道路。在此之前,罗睿铎经过七年的打理后,让伦敦交易所再次跻身于全球顶尖交易所之列。 两家公司概述 […]
中国 China 对美国 United States 投资 2016年料再创新高
中国(China)的股市或许确实是在熊市当中,但是中国企业大量收购美国(United States)企业的胃口却没有受到影响。 CNBC报道称,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了30%之多,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近日发布报告指出说,早期迹象显示,2016年将再度成为中国对美投资一个创纪录的年头。 “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很可能会超过以前。”报告中解释道,“不难发现,自2015年年中以来,经济增长减速的日益明显和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担心之下,中国人在海外寻求交易的步伐大大加速了,2016年前三个月当中,宣布的并购交易规模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000亿美元。” 很大一部分外流在资本已经在北美(North America)找到了目标。2016年迄今为止,包括并购和私营化等在内,中国收购美国企业的交易已有72笔,价值75亿美元完成,还有27笔,价值超过330亿美元的新交易宣布。2015年同期,完成交易不过只有59笔,价值29亿美元。 不单单是交易数量在增加,每笔交易的规模也在增长。2016年迄今为止宣布的交易,平均每笔规模达到15亿美元,相当于2015年的八倍。 还有,2016年宣布的27笔交易当中有5笔规模都超过10亿美元。其中,最为高调的交易包括了安邦保险82亿美元收购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天津天海投资72亿美元收购Ingram Micro,青岛海尔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家电等。 近年当中,中国资本持续涌入美国,也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对那些专注于收购和出售美国和欧洲(Europe)企业的私募股权公司而言,中国客户成为他们眼前一个全新的选择。 纽约私募公司Corinthian Capital LLC高层阿巴哈亚·什雷斯塔(AbhayaShrestha)表示说:“我们和过去不同了,现在已经开始寻找中国买家,因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已经大大增加了。事实上,我们现在就在将一家美国企业卖给中国人。在确定了潜在买家时,中国人是我们专注的群体之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潮开始于2000年代早期,当时主要是投资澳洲(Australia)和加拿大(Canada)的大宗商品行业,而现在已覆盖众多国家的众多领域。北加州亚洲协会(Asia ...
国际城市文化金融发展论坛 暨全球创客孵化器联盟“文创+”大会 文化金融产业—-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2016年5月14日,深圳第十二届文博会国际城市文化金融发展论坛暨全球创客孵化器联盟“文创+”大会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金融办、深圳文体旅游局、深圳国文办指导,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华为集团、华强集团、华景咨询共同主办,深圳云海汇、前海创客俱乐部、创新谷、深圳卓迪集团承办,山东星科孵化器、京南之家CYC孵化器、花样年集团、U+公寓联合协办,深圳广通传媒有限公司、云海传媒等协办。 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于德江,华为企业云深圳总监翟羽佳,华景咨询董事长佟景国,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张元林,世界500强正威集团大文化事业部总裁、深圳市文化创意协会秘书长陈鹤平,云海汇董事长、中国创投文化节发起人邱道勇,卓迪国际董事长李航,花样年产业投资总经理王大玲,广东现代移动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文丹枫等重要嘉宾出席会议,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四川、重庆、陕西、吉林、贵州、河南、山西等20余个城市的政府及文创空间、孵化器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天使投资人等重要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 深圳卫视、深圳新闻中心、广电新闻中心、广电经济频道、广电都市频道、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网、文汇报、大公报、经济日报、深圳日报、特区报、东盟大橙报、云海微视、星科微视等20余家业内外媒体,现场报道本次大会盛况。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文交所负责人于德江先生和主办单位代表华景咨询董事长佟景国先生相继为本次大会致辞,两位领导首先表示对各位嘉宾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祝贺本次大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全球创客孵化器联盟全面启动 文交所、云海汇、卓迪国际领导以及其他特邀嘉宾受邀上台共同见证与参与全球创客孵化器联盟暨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四板文创专板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的完成标志着全球创客孵化器联盟正式成立,同时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副总编辑于德江先生将全球创客孵化器联盟大旗授予联盟代表们。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张元林先生,世界500强正威集团大文化事业部总裁、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鹤平分别发表主题为《2016年新常态下中国金融新变革》和《文化企业的智慧成长》的主题演讲。 邱道勇: 文化金融最具“爆发力”领域 下一波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云海汇创始人邱道勇先生发表主题为《文化金融产业 […]